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 18 章(1 / 3)

“和谈并非长久之计,依儿臣看,杀党项个片甲不留才能永绝后患。”

三岁的成王殿下用他那嫩嫩的小嗓子说出石破天惊之语。

垂拱殿中,一片寂静。

坐在正位的官家,连同下首几位股肱重臣的面容上都有一刹那空白。唯独彼此脸上相似的愕然,才能证明他们并没有听错。

他们的惊讶不因为别的,抗击辽北,光复旧州的口号自大宋立国时就响彻朝野间。但高河车、澶渊盟、三川口……连续三代数战数败摆在眼前,大宋君臣们已经不敢做扶苏话里的那个梦了。

为政以德、譬如北辰。致君尧舜,四方来朝。那是士大夫还政于三代的究极理想。但连年折损的人口和居高不下的军费却是不得不面对的惨淡现实。

人在现实面前,总是要低下头颅的。

众臣当中,尤以富弼的感触最深,庆历新政是由什么而肇始的?原本的大宋也堪称盛世,他的前任宰相公晏殊更是当了几十年太平相公。然而,与党项的三年战争就耗费了大宋近半的国力,他和范仲淹才会打起变法图存的主意。

而今支持变法者四散离开,宋夏也要和谈成功了。他站完最后一班岗,眼见着也要贬谪去地方,陡然间听见成王殿下的雄心壮志,心中不知有多百味陈杂。

其他大臣也多有相似的想法。他们震惊完之后就是无言的尴尬。一时之间不知该捧场还是该规劝。

谁都知道成王殿下是官家属意的太子人选。能三岁读《论语》的天资确实也很高。

鼓励了呢,万一殿下荣登大宝之后成了秦皇汉武在世(真要论,老赵家的平均军事水平还比不上这两位呢),搞得大宋民不聊生。

规劝了呢,未免太过打击成王殿下一片稚子热血心肠……而且,在未来太子面前承认自己打不过,也显得自己太无能了点。

他们谁也拿不准主意,默契地一齐看向了官家。这时候当然要探探官家的口风,要看做君父的对未来的继承人有何种期许。

是希望他守成,还是……

然而,本该发表重要意见官家也沉默了起来。他半侧着身子撑住下巴,注视着儿子隐含期待的大眼睛,眼底光芒闪动。谁也看不出他在想什么。

扶苏却没有留意到老父亲的注视,他的注意力全放在几位大臣的身上。感受到殿中众臣左顾右盼,谁也不敢开口的古怪气氛,就连一向恣情随性的宋先生都久违地一言不发,他的心中既松快又得意。

如果他是大宋RPG游戏玩家的话,大臣们头顶的好感度条肯定在+1,+1,+1了好几次之后,因为这句话,无可挽回地一落到底了吧。

果然,他之前制定的方略是对的,铺垫了这么久的努力也没白费。能够一语震惊四座鸦雀无声,是他扶苏应得的!

扶苏悄悄地,又骄傲地挺起了小胸脯。

却在这时,有一人罕见地打破了沉默。

“臣认为,成王殿下此言说得有理。党项人狼子野心、外惧内骜、虎视眈眈,仅是和谈根本难以满足他们的胃口。”

扶苏:嘎?

他得意的笑容僵在了脸上。

官家与其他大臣也是如梦初醒般,纷纷抬起头来循声望去。官家讶然不已,失声道:“韩卿,你竟是这样想的?”

韩卿,谁?

如果是平时,扶苏免不了把说出这种话的人引为知己。不仅因为他说得有理,难道别的大臣们就看不出来西夏的狼子野心吗?但在大宋只有余力和谈的前提之下,敢于说出刺耳的实话,需要天大的勇气。

但现在的情形,他只想求求这位韩卿,求求你别赞同、千万别赞同我啊——

你把别人说服了怎么办呢?我是冲着当刺儿头,可不是冲着当英雄来的呀!

那韩卿却不顾扶苏的死活,沉声道:“臣的想法从一而终,未曾变过。大败于党项是臣之无能,非是大宋之无能。虽然宋夏暂时休战,但未来总有战火重燃之日,臣恳请官家收拾山河,以备将来不时之需。”

官家沉吟了片刻:“韩卿的意思是……”

“臣恳请官家,于和谈之时,大宋之寸土不可让,决不能让党项有机可乘。”

听到这话,众臣纷纷坐直了身子,刚才被成王殿下惊天之语一打岔,险些忘了今天的正题。没错,他们几位股肱之臣齐聚于垂拱殿,正是为了讨论一个问题。

西夏的使节团谈判时狮子大开口,既要钱又要地。那么,在最差只能二选一的前提下,大宋该给哪个?

扶苏见话题转移了,悄悄松了口气。与此同时他也很好奇,关于这个问题,北宋的顶层官员是怎么想的?

他在坐垫上挪出个舒服的姿势,津津有味地倾听了起来。

韩卿——也就是韩琦,是宋夏战争中前线抗击西夏的主将。每一寸土地都是他与宋军士兵冒血拼杀着守卫的,自然不乐意拱手让人。

他也是唯一主张“以战逼和”的人,和扶苏的判断一样,料定西夏会战略收缩为主,肯定不敢继续打下去。

但因这个主张太过于冒险,自然有人站出来反驳。

反驳韩琦的人是正副两位枢密使,晏殊和富弼,其中富弼最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